在欧洲最让我着迷的不是高耸云霄的哥特式教堂,也不是文艺复兴惟妙惟肖的雕像。我就喜欢东欧的荒凉与夸张,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古怪的宏大,既狂野又收敛。
我老婆是波兰人,好多次跟她路过华沙市中心的科学文化宫,她都说这栋建筑不好看,不符合波兰文化特征。我想很多波兰人都跟她想法一致,在情绪上不接受前苏联馈赠,更不能接受“斯大林的礼物”。(下图便是华沙市中心的科学文化宫)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这些建筑不好看,也许仅仅就是波兰人民对于前苏联的情绪的而已。如果在波兰之外看到这之类的苏联风格建筑,我老婆仍然会觉得很有意思。
在前苏联各国与被曾被前苏联控制的国家里上,有一类建筑,被大家都是为异类,它们看上去不像我们这个星球的建筑,而且跟华沙科学文化宫比起来那就要非主流很多了。
这次的文章更像是个图册。我相信在建筑这个领域,一图胜千言。
这个疗养院建在乌克兰的雅尔塔(Yalta,学过中学历史都听过这个地方吧)的海边,像一个飞碟停在一根大柱子上面,现在就是个休闲娱乐场所。
现在已经改造成为一个旅馆了,正因为地方选的好,又有飞碟又有沙滩,游人络绎不绝。
这是前苏联的一个标识化的未来主义建筑,在格鲁吉亚的首都Tbilisi(第比利斯),当初修建了是为了当他们高速公路部(一个政府部门)的办公大楼的。建筑师就是当时的高速路部长Giorgi Chakhava。设计就是为了让建筑更少量地接触地面,阳光可以从更多的角度照射进窗子。
在苏联解体后这个建筑物被废弃了十几年,后来被格鲁吉亚银行(Bank of Georgia,就是一个商业银行,不是央行)买了下来,内部装修全部重新做了一遍。现在就是这个银行的总部大楼了。
我个人觉得这栋楼很有意思,满足了我年幼时搭积木给家里人住的那种幻想情怀。
有这种工作环境也是真心不错啊。
这是在山上面入口的照片。
太喜欢这栋楼,忍不住再上一张。
这又是一个修建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后现代建筑,被叫做“典礼宫殿”。
这种建筑故意被造成有教堂的特征,因为它起的作用就是教堂该有的功能,比如婚礼,孩子出生庆祝,等等。
但有个严格的要求便是,只有非基督徒才能使用这个地方。这栋建筑便是苏联对无神论主张的一种态度。
但现在这种宫殿已经被某个富商买下来当作自家别墅在用了。
这个栋烂尾楼是苏联的粗野主义(Brutalist style)的一个典范。这栋楼在俄罗斯的飞地Kaliningrad(加里宁格勒,在立陶宛和波兰之间),而且所在这片地非常出名,就是在Königsberg castle(哥尼斯堡城堡)原址上修建出来的。因为哥尼斯堡城堡在二战时被炸得几乎不能复原,所以直接拆了,原址基础上修了这么一个怪物。我知道哥尼斯堡也是因为“七桥问题”,当年学拓扑几何的时候关注了这个案例,大家好奇可以去查一下。
后来还是因为在2005年,加里宁格勒60周年纪念,普金大帝要来视察情况,才把外墙给涂了颜料,还安装了玻璃窗。
因为外形奇特,像个机器人脑袋,当地人都叫它“被土埋的机器人”。
这栋楼是为了献给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而修建的,当时设计的是5个环,但修了一个环之后发现财力完全跟不上,就只好停了。但好的地方是,至少把这个圆给修完了。
这栋楼走廊就是一个圈,要散步一开门就可以马上走上一圈。我很好奇的时候,要是这种楼修个一百层那就太神奇了。
这栋楼中间还有球场,散步和停车的地方。这栋环形楼内部直径有155米,有912套住宅。
同一层楼得有多少邻居啊,想想都觉得热闹。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国家机器人研究院,这个研究院的主攻方向就是太空船和军用机器人,因为形状奇特,在当地被人叫做“白色郁金香”。这个地方属于军事重地,所以这个建筑物很难靠近,更不可能有无人机之类的飞过去看。
很可惜找不到内景的照片,估计这种地方也没人敢拍照发出来吧,毕竟这是一个牵涉到国家机密的地方。
不得不说在这些前苏联未来建筑上,我对格鲁吉亚是情有独钟的。在第比利斯的“玫瑰革命广场”(命名于2003年在格鲁吉亚发生的一场革命,在这一年对于格鲁吉亚才算真正意义上结束了前苏联的统治,虽然那个时候前苏联已经消失了十多年了)上的后现代建筑拱门显得非常奇幻。在拱门前面有个很大的广场,一直延伸到Kura river的岸边。
但很可惜,后来整个拱门在2005年因为政局改变,这种象征前苏联思想的产物会成为首当其中被毁掉的建筑。
Grodno是白俄罗斯与波兰边界的一个小城市,这里修建的剧院中心在当地绝对是异类。它坐落在尼曼河边,像一座发狂的堡垒一样。
很难想这是全国的艺术中心,我反倒觉得这里像个工业展览中心。
乌克兰的首都基辅是个非常漂亮的城市,走在市中心的其实能看到很多古典建筑,当然时不时的还是能看到几个前苏联未来主义建筑来提醒你此时此刻整站在某个东欧国家的领地上。
乌克兰的“致敬酒店”(我也不知道有官方的翻译没,我自己就是这么叫的)便矗立在基辅市中心。
知道现在去乌克兰基辅旅游仍然都可以住这个酒店,当然服务水平就不知道,如果有要去乌克兰的朋友可以试试这家旅馆,回来给大家分享下住外星飞船的感受。
似乎苏联的未来主义建筑都有一个特征便是在于把房屋造得像飞船,同时尽量减少对地面的接触。
这栋楼是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坐落在莫斯科,修了将近二十年,在1994年才完工。在顶部有玻璃与金属所构成的装饰,当地人都把这个栋楼的顶部叫做“金色大脑”。
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并不是只有这一栋楼,这只是其中一栋。
仔细看顶楼的装饰,后工业时代的象征。到了晚上一开灯,便看到了金光闪闪的“大脑”。
这次,还是在第比利斯,这么魔性的天桥直接穿过房屋,高高地架离地面,连接上了两栋楼。
不好意思,跟大家开个玩笑,上图是重庆渝中区某处街景。下图才是真正的第比利斯天桥建筑,第一次看到这个地方,特别能让我产生共鸣啊,身为重庆人看到这种建筑那自然是觉得很亲切的。
窗子被做成半圆的样子特别有未来主义的风格,再加上斑驳苍凉的水泥石墙,这些建筑显得特别有工业质感。
这个如果能建成,就是人类建筑奇迹了。苏联如果经济实力能有美国这样强大,说不定当时就真的能修好这个。苏联是个把人类意志推向极限的国家, 这种建筑物强烈地表现了个人崇拜与对宇宙的挑战。
当时设计这栋楼的时候,目的在于让这栋楼成为整个苏联的行政管理中心,所以叫它“苏联宫殿”,当时设计了有100层楼,高度有将近495米(现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达492米,是世界第七高的摩天楼),可以想象野心有多大。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1939年,已经在莫斯科把苏联宫殿地基都打好了,地面上的钢架都已经立起了,说明他们是认真的。但是由于苏联国力孱弱,二战一开战之后,马上就把地基拆了,因为地基里面的钢条和钢管都要用到战场上去修防御工事。
苏联之所以喜欢修这么多未来主义的建筑其实是因为在上世纪20到30年代受到意大利未来主义思潮的影响,再加上苏联在这时才建立,百业待兴。同时国家意志展现了疯狂的强势面,在这种环境下,苏联的诗人,艺术家到建筑师都对未来充满了极大的期待,因为大家都从没见过一个国家能这么高度的中央集权,集中全国的资源来办一件事情。
我们可以看一下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也就是修建以上建筑物的年代,是怎么憧憬未来的。
这是停车场,车辆全部被运到钢架之上悬挂。
未来的航运与陆地交通体系。
这个,我没看得太懂。
这是未来的公交系统。
这是西伯利亚的房子,达到了最高保暖效果。
这个最奇特,未来城市的建筑,从这里就能看出苏联对未来建筑的迷恋